“汉儿”这个词语最初是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并无褒贬之意。

        但在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后,特别是在辽国与大宋对峙期间,辽与宋对分属于两国境内的汉民的称呼开始发生了变化。

        辽人称呼宋朝境内的汉民为南人,而称呼本国境内(主要是燕云地区)的汉民为汉儿。

        宋人也称呼辽国境内的汉民为汉儿,有时还骂他们为番人。

        这样的称呼变化,反映出辽、宋和包括历史上后来占领燕云地区的金都对燕云地区的这些汉民很不信任。

        历史上,宋人甚至当面以“番人”来辱骂燕云地区的汉儿。又因赵佶君臣的不作为,宋人与燕云地区的汉儿之间严重缺乏认同感,宋人视汉儿“非我族类”的情绪强烈。这样的情绪,使得燕云地区的汉儿无法在宋人那里找到归属感。于是,他们心中开始生出异心,寻找机会叛宋投金。最终,金人本不具备灭宋的实力,却因此得以实现其野心,在汉儿的帮助下,靖康之耻发生了。

        甚至在后来的宋金之战中,也有很大程度是汉人与汉儿之间的内战。

        到了蒙元时期,更是出现了四等人制度,使得汉人彻底分裂。

        若不是汉人中出了一个朱元璋,汉民族恐怕就要彻底被分成两个了。

        所以,赵俣若想彻底收复燕云地区、避免汉人分裂,最好将都城建在燕京,并施以合适的民族政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