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大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势必要转移,难免触动其既得利益;
二则远离故土,其家族势力难以延伸,对朝政的掌控力必受削弱;
三则燕京邻近边地,需加强军备,势必要缩减部分文官集团的资源倾斜,此辈唯恐失其富贵,故以“安社稷”为名,行“保私利”之实。
可赵俣并不是当初刚刚黄袍加身难免受人掣肘的赵匡胤,他可是完成了大一统的皇帝,而且对内对外都以强硬著称,连盘根错节的士绅集团都让他给重创了,他想迁都,谁又能阻止得了,谁又敢真的站出来螳臂当车?
赵俣没跟这些反对派废话,而是直接给蔡京、苏轼等宰臣下圣旨,让他们迅速统一思想,快点调集人员、物资,再从全国范围内以高于市价三成的工资雇佣五十万工匠、三百万民夫前来燕京,修建新的燕京城以及皇宫。
为了避免麻烦、避免争争讲讲,也不想自己“大兴土木”留下话柄被那些其实并不喜欢自己的文人记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赵俣大手一挥,修建新的燕京城和新的皇宫的钱,全都自掏腰包,不用国库掏一文钱。
另外,为了给自己迁都找一个牛逼哄哄的政治口号,在张纯的建议下,赵俣恬不知耻地直接喊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让那些反对派只能捏着鼻子乖乖地把嘴闭上……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www.v217.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