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刘清菁还是拿这个借口来搪塞自己,赵俣淡淡地问:“你要儿子作甚?再者,哲宗皇帝已然驾崩一年,你如何解释自己生子?”
刘清菁说:“陛下莫戏之,有子无子于女子而言天壤之别,尤其是在这后宫之中,臣妾亦是女子,且是身处后宫之中,如何能不想得子?”
呃……好吧。
这个理由很充分。
在封建后宫制度下,母凭子贵是核心生存逻辑,若无子嗣尤其是皇子,后宫中的女子的地位和命运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即便贵为皇后也可能面临凄惨的结局。
像刘清菁这种“盖棺定论”的,其实还好一些。
不然,若皇后无皇子,以后宫竞争之激烈,皇帝的宠爱很难持久,没有皇子作为根基,一旦失宠,很容易被其他有子嗣的妃嫔排挤,甚至被废黜、打入冷宫。
再说刘清菁这种情况。
这个时代的女性依附男性生存,皇帝去世后,有皇子的妃嫔可随子就藩或在宫中安享尊荣,而无子嗣者可能被送往皇陵守墓,或在孤寂中度过余生,甚至被逼迫殉葬。
还有,后宫女性的地位与家族利益紧密相连,若无皇子巩固地位,家族可能失去帝王的信任和扶持,遭遇政治打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