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蔡京的能力真不是盖的,对于赵俣提出来的要求,蔡京绝大多数都能达到,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

        蔡京在当上宰相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身处明君时代,若能辅佐赵俣成就盛世,他将在史书上留下“贤相”之名,与赵俣形成“君臣相得”的佳话,反之,若因自身失误或与赵俣失和导致他主导下的政务崩坏,也可能成为明君光环下的反面教材,因此他会格外注重名声与操守。

        总之,蔡京更像是“精密仪器的操盘手”——既要顺应赵俣的“总调度”,又要确保自身职能的稳定运转,在敬畏、机遇与风险中寻找平衡。

        蔡京深知自己对于赵俣的意义,所以在涉及到赵俣君主权力方面,他极为小心、谨小慎微,能做到肯定要做到,做不到,也要尽百分之一百二的努力,深怕赵俣的一道圣旨,使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为此,凡是赵俣交代下来的事,别说是对的,哪怕是错的,蔡京也会不留余力地去执行。

        就像这次迁都。

        毫不夸张地说,赵俣又一次动了许多权贵的蛋糕。

        东京汴梁这里,繁华如梦,商贾云集,达官显贵们的府邸鳞次栉比,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权势与财富的气息。

        迁都之事,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惊涛骇浪。

        那些在汴梁扎根已久、势力盘根错节的权贵们,怎会轻易舍弃这得天独厚的繁华之地,去往那未知的新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