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女真骑兵化整为零,依托山林熟悉的地形,昼伏夜出专攻宋军粮道。他们不与炮队正面交锋,而是盯着运输火药、粮草的辅兵队伍,在林间设下陷阱,用火箭点燃粮草车,或趁夜突袭分散的护卫小队,让宋军的李琳炮时常处于“有炮无弹、有弹无炮”的尴尬境地。

        一次宋军的炮队行至萨尔浒山谷,金军先以小股兵力佯装袭扰,诱使护卫队分兵追击,再派主力突袭后方火药车,一声巨响后,十余门大炮瞬间因无弹可用沦为废铁。

        还有,辽东多辽国旧寨,这些依山而建的堡垒虽不及州城坚固,却能卡住要道,金军将主力藏于寨中,任由宋军大炮轰击外围土墙——反正寨内储粮充足,士兵熟悉地道、暗堡,待大宋的李琳炮因弹药耗尽或后勤中断后撤时,再从寨中杀出,夺回失地。

        不久前,辽阳外围的石城寨之战中,宋军大炮轰塌了一半寨墙,却发现墙后是深壕与鹿角,金军从两侧山岗用弓箭压制,待宋军士兵架梯攻城时,又从地道绕至后方袭扰,拖至大宋弹尽粮绝撤退,始终未能夺下石城寨。

        同时,金国用从高丽掠夺的资源和女人对残辽的军队进行招降。

        残辽现在是一穷二白,连军饷都不发,粮食都是大宋给提供的,还打不了胜仗,没有缴获。

        短时间行,大家有爱国情怀,为了复国,为了报仇,为了雪耻、雪恨,可以不要任何回报苦撑。

        可时间长了,肚子的空响盖过了复国的口号,冻裂的手指握不住复仇的刀枪,爱国情怀在日复一日的饥寒交迫中被消磨得只剩薄薄一层。

        再眼瞅着身边的宋军士兵每月能领到沉甸甸的饷钱,身上穿的是能扛零下三四十度的棉袄,睡觉时有上好的帐篷和棉被,帐中还能点煤和木炭取暖,逢年过节、打了胜仗还有酒肉罐头,受伤了有军医诊治,战死了家人能拿到足以糊口的抚恤。

        辽军将士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

        同样是为国而战,凭什么宋军能吃得饱、穿得暖,自己却要饿着肚子啃冻硬的豆子?就这豆子,还是大宋给辽国提供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