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太学学正秦桧提议:“不若请几位太学中德高望重的皇子宗亲前去处理此事?”

        一众太学的官员听言,眼睛全都是一亮。

        秦桧这招确实高明,直接解了太学官员的困局。

        皇子在太学求学,按理来说,太学应该管着皇子,却又碍于他们皇帝宗亲血脉的身份,罚重了怕触怒皇权,罚轻了又落个失职的罪名,左右为难。

        而如果把这些事推给太学中德高望重的皇子宗亲,等于把“烫手山芋”换了主人——德高望重的皇子宗亲与犯错的皇子宗亲同属皇族,既懂皇室规矩,又不必像太学官员那般束手束脚,处理起来既能顾全皇室体面,又不会让礼法失了分寸。

        更关键的是,这一招彻底摘清了太学。无论德高望重的皇子宗亲最后是严惩、宽纵犯错的皇子,还是折中处理犯错的皇子,决定都出自皇室内部,外人挑不出太学“徇私”或“严苛”的错处,太学只需配合即可,免去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

        对那些德高望重的皇子宗亲来说,这也是一次实打实的锻炼。如果他们能处理好这件事,就代表他们既能权衡“亲情”与“礼法”的尺度,也能借这事在皇族内部立住“公正持重”的名声,为日后可能参与更重要的国事铺路。

        很快,一众太学的官员就采纳了秦桧的主意。

        有人还对此做了一个补充,认为这些德高望重的皇子宗亲人数不能太多,不然,这事可能就压不住了。

        商量过后,大家一致认为,三位最好。要是他们的处理意见相左,还能投票表决一下。

        经过商量,太学的一众官员选择了两位目前在太学的最德高望重的皇子、一位最德高望重的宗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