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行驶在最前列的,是百余艘体型尤为壮硕的铁包木巨舰。其舰身主体以坚硬橡木打造,船舷要害处包裹着厚铁板,在晨曦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甲板上,数十门“李琳炮”排列得如同整齐的阵列,炮身漆黑如墨,炮管修长笔直,管壁厚重扎实,从炮口到炮尾呈渐粗的纺锤状,炮口对准前方时,仿佛蛰伏的巨兽正露出獠牙。

        每门李琳炮后方,都站着一什(十名)身着统一甲胄的炮兵。他们肩扛药包、手按炮闩,站姿挺拔如松,甲片在晨光中泛着微光——没人交头接耳,只有海风掠过甲胄的轻响,显然是经过无数次演练的精锐,只待一声令下,便能立刻装填弹药、点燃火绳,让这些巨炮喷吐出致命的火流星。

        礼成港的瞭望哨直到舰队驶近数里,才从晨雾中辨清那黑压压的轮廓,惊得手中的千里镜险些落地。

        不等哨兵敲响警示的铜钟,舰队已借着涨潮的推力,稳稳驶入礼成港的近港海域。

        此处水深适宜,面积广阔,恰好能让巨舰展开阵型。

        而港口内的高丽守军,此刻还在揉着惺忪的睡眼,有的刚端起早粥,有的正解开船缆,对即将到来的劫难毫无察觉。

        “进入射程了。”

        舰队中军的旗舰上,一名副将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

        甲板上,指挥这场战斗的一众指挥人员,尤其是太子赵寿,手扶船舷,用千里镜扫过前方毫无防备的礼成港,又落回舰队整齐的阵型与炮口上,他们紧绷了数日夜的下颌线终于放松些许。

        ——从制定突袭计划、集结舰队,到趁着黎明雾色隐蔽航行,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今舰队顺利抵达预定位置,这场精心策划的突袭,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为了发动这场消灭高丽的战争,赵俣人还没有回东京汴梁时就在谋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