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内地面用青石铺就,虽无奢华装饰,却因岁月的打磨而显得光洁温润。四周的栏杆简单却大气,几道横栏横贯其中,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亭子周围就是农民的土地,绿植摇曳与这座亭子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亭子不算小,遮风挡雨起码可以避进来十来人。

        几个人靠近亭子后下马,把缰绳丢给小蛮。

        站在亭子里往大青山的方向看,怎么都觉得那幅图案就是在亭子位置画的。

        甚至想象得出,一个老人手持画笔坐在石凳上,远眺着大青山,在前面的画板上一笔一画落笔的情形。那画笔在纸上舞动,每一笔都带着对大青山的敬畏与热爱,仿佛要把这座山的灵性都融入画中。

        “这个位置并不靠近官道,也不是村口,谁会浪费钱财建这么大一座亭子?”

        小蛮已经找棵树拴好了马,走过来的时候一面大声说话,声音有点大。他提出来的问题,这也是大家费解之处。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建一座如此气派的亭子,确实有些令人费解。

        没想小蛮的话却传到了旁边种地的一个老汉耳中。老汉干活累了,听到这话,又看见他们好几个人,也起了好奇之心。

        他干脆停下来歇歇,把小蛮的疑问接了过去:“江南一户有钱的人家建的,说是建个亭子路过好歇脚,都建了十几年了。

        老汉我记得清楚着呢!就是在大庆十一年建的,两年后就换了皇帝。”老汉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中带着一种岁月沉淀的从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