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隆希姆莱脸色清冷的走过来,然后坐在上面,没有回答问题转而还反问“科曼,你这个名字也是德语名字吧。”
“好像一百年前我们家在洛林居住。”科曼不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不知道只能这么回答,“这已经不重要了,到了这一步,欧洲国家在体量上已经做不到左右全球格局,民族主义可能必须要呈现某种程度上的让步。”
不然戴高乐也不会一直在欧洲团结上面下功夫,正是因为知道欧洲这些早在一战之前,就被美国定义为成中等强权的欧洲各国,到了现在真的已经失去了左右世界格局的能力,他才会走这一条路。
两人就这么坐了一会,古德隆希姆莱还是没忍住问道,“德国以后还会存在么?还是像一些人说的……”
“当然会存在,只不过想要复制撕破凡尔赛条约是不可能的,德国境内会长期存在外国驻军,并且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过大多数欧洲国家以后可能都是这个样子,”
科曼所说的本来就是未来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常态,好像没有国外驻军的欧洲国家只有寥寥几个,最强的就是法国,在一部分欧洲人眼中,俄罗斯也算。
古德隆希姆莱像是变成了一个雕塑,好半天才评价道,“这样的话还算是一个国家么?德国还不如灭亡。”
对于古德隆希姆莱所在的时期,国家之间的界限还是非常严格的,要是一个国家几十年时间国土上都存在国外驻军,这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
在她的认知当中,这样的国家和灭亡也差不多。
“德国的主权肯定是不完整了,这个世界注定是屈从于强权的,德国之前就是强权。”科曼叹了一口气,德国很多哲学逻辑都是建立在社达理论上。
这一套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人民都相信,尤其是吸引曾经辉煌但现状不佳的国家。
就比如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其实某段时间东方大国德国粉丝也很多,不过只要发展顺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会渐渐摆脱这种思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