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总算是到了战后,对于英法两国而言,战后还能够保存多少实力,才是未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要是缩到欧洲就完蛋了。
法国殖民地虽然没有英国的好,但好歹距离近容易干涉的多,这也算是一个优势。
从阿尔及尔到大马士革,法属殖民地的大城市也在庆祝战争的结束,因为这些殖民地也有大量的士兵入伍参战,战争结束就代表着他们的亲人回来了,尤其是法属叙利亚,这里是德拉贡上将竭尽全力征兵的地点。
黎巴嫩、大马士革、乃至于巴勒斯坦甚至更远的伊拉克,都有大量的基督徒相信了给国籍移民的号召,组成了法兰西第一集团军赶赴欧洲参战。
这些参战官兵也肩负了两百万马龙派、正教、东方教派的期待,战争结束之后他们就可以离开这个群体环伺的地方,去过更好的生活。这是当初法属叙利亚总督府,以及戴高乐亲自承诺过的。
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他们也陷入到了狂欢当中,法属叙利亚的狂欢是真心实意的,基督徒的离开,会空缺出来大量土地、房屋,各式各样的财产。
所以对于当地主流信仰没什么坏处,按照苏联的话来说就是极大缓解了阶级矛盾。
基督徒在庆祝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和平教在庆祝未来的独立,目的不同但此刻都是真心实意,整个法属叙利亚其乐融融,不同信仰的人们紧紧相拥,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的场景出现。
总督府,方丹将军默然的注视着人群的载歌载舞,好半天才咧嘴一笑,嘀咕着不知道什么东西。
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则完全是另外的场景,近万人的游行队伍从塞提夫火车站清真寺前集结出发,沿着城市主干道克莱蒙梭大街行进。
人群构成复杂:领头的是穆斯林童子军,随后是男性队伍,最后是发出传统“呦呦“欢呼声的妇女们。无数横幅在风中挥舞:“释放梅萨利!““我们要平等!““独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