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捐官这个口风刚一出来,挤满整层的华人代表群体气氛就是一变,这个变化当然是是科曼想要的,乐于见到的。
有钱没有权一直是华人的短板,现在这个短板似乎有了消失的可能性,这怎么会不让在场的华人激动?他们盼着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曼才是真正执行中法协定的人,给了炮党外交官一个真正可以兑现条约的人。
就连几个华人领袖的家族,比如郭家、李家和鲍家也跃跃欲试,这些家族一般都是开办碾米厂,收购稻谷加工白米,销售到东南亚及港澳。
因为此时的西贡是世界三大稻米交易中心之一,很多华人富豪都是以这个起家。
在最鼎盛时期,华人的米商几乎控制了印支稻米出口的半壁江山。稻米是印支最大的出口商品,等于他们掌握了殖民地的经济命脉。
为了运输大米,他们拥有自己的船队,垄断了通往香江、广州等南方的航线。
在西贡堤岸核心区拥有大量土地和建筑,并从事借贷业务,是实际上的银行家。一些华商则不在稻米上经营,而是则控制了煤炭、水泥、香料等行业的贸易。
根据总督府的估算,年入上百万皮阿斯特收入的华人家族至少有十个,皮阿斯特是法属印支的货币单位,和法郎的汇率是一比十,皮阿斯特是一,法郎是十,官方汇率则不到一比三。
科曼不太理解金融业,但像是法国这样宗主国货币是弱势,殖民地货币反而处在强势地位的情况,好像并不多见,准确的说英国殖民地肯定没有这种情况,不管怎么说,兑换成法郎的话,很多家族一年的收入超过千万法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