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芯片制程还没去挑战,其他的东西市售不行就自制。反正对托尼·史塔克而言,这也是计算机部门的一次练兵。

        只是亨利那种恨不得一台计算机装三十二颗CPU,内存用GB为单位,硬盘不光以磁盘阵列配置,容量更是在算TB的。并且很认真在谈论这样架构的计算机,要如何去实现。

        本来被绕进去的托尼·史塔克也觉得这样的思绪碰撞很有意思,毕竟在他的人生中,很少遇到这种可以跟他讨论专业知识的人。大部分人连跟上他的想法都做不到。

        但亨利不光可以跟上他的想法,有时还能提出很有意思的见解,刺激他的灵感。

        而且两人都是朝着具备可行性的方案去的,不是上来就要造宇宙飞船征服火星。

        为了记录他们的想法,还特地让人搬来了白板,有多少就搬多少。两人就在白板上思绪碰撞,连那两块原本用来放影片的布幕都没放过,用麦克笔写上了字。

        只是托尼·史塔克看着逐渐成型的设计方案,他突然冷静下来,反思片刻后说道:“你有没有想过边际效用的问题?

        “按照摩尔定律,现在我们用数量堆出来的效能,在十八个月后就能用一半数量的零件取得相同的成绩。

        “而像你这样无休止的追求效能,你要花多少成本在‘一台’计算机上面?假如只是单纯的研发,那还没话说。

        “但假如你想要出租后制设备的话,肯定不是一台两台能解决的吧。更不用说想要形成市场规模,甚至还要想办法推广。

        “所以说你打算造多少?这样的设备预计多久会被淘汰?在淘汰前,收益有没有可能覆盖过成本?闲置期的浪费怎么减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