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麻烦就是从海底到海面的输气管道如何做到密封,又要抗海水腐蚀,水下生物的破坏。

        以海底钻油平台为例,管道漏油一直是要时时刻刻注意的问题。更何况这是以气体为主的甲烷,输送管道上的问题只有更多。

        亨利的作法是直接在海底建造收集场,只要维护好外壳,直接处理利用,就不用担心管道问题。

        尽管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提取其中的氦气,用来填充自己的海底实验室空间。但是采集的甲烷还能用来发电!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而甲烷发电所需要的氧气,则可以靠电解海水来提供。最初的电力,用海底洋流带动的涡轮发电机组来提供就可以了。

        以亨利所设计的海底发电机组功率,可以提供50MW的额定发电容量。一般发电机,也不过是3000到8000W的额定容量而已。

        相较于托尼·史塔克日后在山洞里制造的小型化方舟反应炉,那3G焦耳的夸张电力输出,50MW看似不起眼,其实已经可以供应一座万人小镇等级的电力。

        要知道,整个欧洲的日用电量加起来大约350GW而已。50MW的发电机组用来供应一个实验室,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这些都还在建造中,实际上会遇到什么问题,亨利还无法预测。只能待日后一一解决。

        基本上海底实验室与甲烷发电厂的‘壳’已经建造好了。亨利这段时间,除了测试实验室本身的适用性外,就是慢慢转移一些简单的设备与洋流用的涡轮发电机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