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说道:“我觉得还可以建立‘风险应对沙盘’,模拟各种极端情况,比如原材料暴涨、海外项目遇阻等,让各部门提前演练应对措施,提高反应速度。”
周阳赞同:“这个办法可行,每季度搞一次演练,让大家时刻保持警惕。风险防控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必须动态调整,与时俱进。”
跨部门协同机制的落地保障
周阳看着墙上的组织架构图:“部门墙是效率的大敌,明年必须打通。子轩,协同机制怎么落地?”
周子轩指着图上的虚线:“我们计划设立五大跨部门委员会:技术创新委员会由研发、生产、市场部门负责人组成,每月开会评审新项目;成本控制委员会涵盖采购、生产、财务,每周分析成本数据;国际业务委员会协调市场、法务、风控,全程跟进海外项目;智能化推进委员会统筹IT、生产、人力资源,确保升级顺利;绿色发展委员会由环保、生产、研发参与,制定环保目标。”
囡囡补充:“每个委员会都设专职协调员,负责收集信息、跟进任务。还开发了协同办公平台,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待办事项都能在上面看到,避免信息孤岛。”
周阳问道:“委员会的决策效率怎么保证?”
周子轩解释:“实行‘一票赞成’制,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多数同意即可推进,有异议的部门可以保留意见但必须执行,事后再复盘优化。上个月试行了一次技术评审会,以前要开三次会才能定的事,现在一次就定了,效率提高不少。”
囡囡笑着说:“我还提议搞‘部门互换日’,每个季度让不同部门的员工互相体验一天工作,比如让市场部员工去车间看生产,让研发部员工去参加客户拜访,这样能更理解对方的难处,协作起来更顺畅。”
周阳欣慰道:“协同不是靠制度硬推,关键是培养‘一家人’的意识。你们这些办法都很好,关键在坚持,要让协同成为一种习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