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笑着回复:“完美!等示范楼建成了,咱们搞个开放日,让大家都来看看智能钢材的厉害。”

        接下来的几周,厂里的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氢基还原炉的国产加热元件运行稳定,成本降了15%;2毫米传感器开始量产,智能钢材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细钢筋;尼日利亚的彩涂板生产线项目通过了董事会审批,设备开始打包发运;“钢铁+储能”项目的3000吨液压机顺利安装,正在调试……

        这天,周阳、周子轩、囡囡又坐在了一起,讨论绿氢炼钢示范项目的申报材料。

        “这里要强调我们的循环效率,”周阳指着材料说,“光伏电制氢的效率达到70%,氢基还原的效率85%,整个循环的能源利用率比行业平均高10个百分点。”

        囡囡补充:“还要附上我们在尼日利亚的实践数据,证明这套技术在不同地区都能用,不是实验室产物。”

        周子轩点头:“我让财务部做了个成本核算,按现在的光伏电价,绿氢炼钢的成本比传统工艺低8%,这是很大的优势。”

        正说着,研发部的王博士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检测报告:“周董,周总,囡囡,第三代氢基钢材的测试结果出来了!减重12%,强度还提高了5%,超过比亚迪的要求了!”

        三人同时站了起来,周阳接过报告,手指微微颤抖:“好小子,真给我们长脸!张经理呢?赶紧让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比亚迪,争取把独家供应的协议签下来。”

        囡囡拿出手机:“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

        办公室里的气氛瞬间沸腾起来,窗外的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笑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活力的歌。而这样的对话,还将在轧钢厂的每个角落继续,推动着这家百年老厂不断向前,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