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周胜开始着手筹备四合院文化产业园区的相关事宜。他邀请了专业的规划团队,对园区的建设进行详细规划。

        在一次规划会议上,规划团队负责人展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周先生,我们根据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和现有资源,设计了这个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案。园区分为几个功能区,这边是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区,将集中展示和研发与四合院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这边是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为老手艺人提供更宽敞的空间,让他们更好地传授技艺;还有文化旅游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站式服务。”

        周胜看着方案,认真思考后说道:“这个方案整体框架不错,但我觉得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区,可以增加一个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参与到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对四合院文化的理解。另外,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要注重环境的营造,要让它更有传统韵味,让人们一进去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规划团队负责人点头记录:“周先生,您的建议很专业。我们会根据您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优化。关于文化旅游配套服务区,您对住宿和餐饮的风格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周胜思考片刻说:“住宿方面,可以打造具有四合院特色的民宿,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让游客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四合院生活。餐饮方面,以传统的北京菜为主,融入四合院的饮食文化,比如在菜品的介绍中,讲讲四合院家庭聚会时的饮食习俗。”

        规划团队负责人表示会充分考虑周胜的意见,尽快完善方案。

        与此同时,陈宇也在为文化产业园区的数字化建设做准备。他和团队成员讨论:“园区建成后,数字化服务很重要。我们要开发一个专门的园区APP,提供导览、预约、文化知识介绍等功能。另外,在园区内设置智能互动设备,让游客能更便捷地了解园区的各项信息。”

        团队成员小李说:“陈哥,这个APP还可以增加社交功能,让游客之间可以分享在园区的体验和感受,这样能扩大园区的影响力。”

        陈宇赞同道:“小李这个想法好。咱们就按照这个思路,尽快开始设计和开发。”

        棒梗则忙着联系各路手艺人,邀请他们入驻传统手工艺传承基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