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越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以俞国荣那比高凡大出20多岁的年龄,要和高凡一起撒尿和泥,够得上一句「大器晚成」的评语了。
高凡也懒得去追究俞国荣与潘越交往的细节,他知道水南的农民企业家都是极其社牛的,逮着一点机会就能把关系拉上。就说眼下,自己只是松了点口风,俞国荣就一口一个「高老弟」的称呼上了,这一套用在潘越身上,老潘不投降才怪。
「小型聚酯装置这件事,是化工部的郑部长交代的,我充其量算是给郑部长当个传声筒。」高凡解释道。
「我听潘总工说,他们要开发的技术,年产5000吨的聚酯装置,总投资才1200万?」俞国荣问道。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高凡敷衍道。
其实潘越跟他说起过,认为按照小型化的思路去做,一套年产5000吨的装置,投资有800万就足够了。1200万这个报价,反而是高凡替潘越设计的。
看来,潘越也并没有完全被俞国荣的社交攻势所迷惑,至少在报价的时候,还是留了一手。
咦,自己为什么想到了报价这个词呢?
莫非,老俞想搞聚酯了?
器输入--到进行查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www.v217.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