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GPT-3写出的莎士比亚风格十四行诗时,他模仿了几句,惟妙惟肖,引得教室里笑声不断。
讲到AI画图工具生成的诡异“多指怪物”时,他无奈摊手的样子又引来满堂哄笑。
“所以,进化并非只有光明面。”
江倾收敛笑意,语气变得严肃。
“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责任的加重,边界的模糊。当AI开始能模仿人类的语言、创作甚至进行简单的推理时,我们该如何界定它的意识?或者说,它真的需要意识吗?还是说,我们人类只是在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去投射一个我们期望的幻影?”
他抛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刻,引发台下阵阵沉思的低语,沙沙不停地笔记声。
互动环节永远是课堂的高潮。
学生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从“AI是否会彻底取代程序员”到“如何防止AI被用于制造深度造假和网络攻击”,从“AI艺术是否有灵魂”到“机器伦理的立法困境”。
许多提问都是老生常谈,但经久不衰,被反复提及。
江倾站在讲台中央,仿佛是一座智慧的灯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