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文 > 综合其他 > 星临诸天 >
        其他起义军领袖如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也纷纷称王,建立自己的政权。

        在强敌如林,称王条件尚不具备的前提下,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称王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对手。

        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先後被杀或被灭,明玉珍占据偏远的四川,也只能偏安一时。

        明玉珍Si後,他的继承者虽负隅顽抗,但无力抵抗强大的明军,只好投降。

        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当时是极富有远见的战略思想。

        尤其是“缓称王”的建议被朱元璋采纳後,对朱元璋势力的生存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韩林儿、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当时实力最强,他们在朱元璋的北边。

        朱元璋在政治上臣属於小明王,没有独树一帜,避免了树大招风,四面受敌。

        由於有北方的红巾军对元军进行阻挡,朱元璋才有时间和力量对付东、西两面的张士诚和陈友谅。

        遵循“缓称王”的原则,朱元璋在消灭陈友谅後才自称吴王,推翻元朝统治後才称帝,建立大明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国之君。在这场逐鹿天下的游戏中笑到了最後。

        赵元谨如今面临的情况虽有所不同,不过他这时候若是过早称王,必定会引来朝廷的全力针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