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王玲小组的“城市巷战侦查战术”通过总部验收,被纳入全国反恐实战教材。同时,他们接到新的研发任务——“反恐应急物资调配战术”,要求结合古代“粮草调度”智慧,解决现代反恐行动中物资运输慢、分配不均的问题。林薇立刻查阅《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记载,以及《梦溪笔谈》中“漕运调度之法”,发现古代粮草调度重视“提前储备”“分点部署”和“灵活转运”,这些思路正好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她在方案中提出“三级物资储备体系”:一级储备设在城市外围的大型仓库,储存武器装备、急救物资等大量物资,对应古代的“粮仓”;二级储备在各城区设立中型站点,储存常用物资,如防弹衣、急救包、食品饮用水,对应古代的“驿站储备”;三级储备则在重点街巷、商场、学校设置小型物资点,存放简易装备,如防暴盾牌、灭火器,对应古代的“营中备物”。赵阳补充:“古代转运靠车马,遇险阻则绕行,咱们可以用‘模块化运输’,将物资分成小型包裹,用无人机、电动滑板车等灵活工具运输,遇到拥堵路段也能快速送达。”陈凯则设计了“智能物资调配系统”,结合古代“供需匹配”的调度思路,实时统计各作战点的物资需求,自动生成调配方案,就像古代的“调度官”,合理分配资源。
王玲带着方案前往总部汇报,黑龙也跟着一同前往。在汇报会上,她结合模拟演示,讲解“三级储备+智能调配”的核心逻辑:“古代打仗,粮草调度是胜负关键,现代反恐也是如此,及时的物资供应能提升作战效率。我们的系统既能提前储备,又能灵活调配,还能通过大数据预测需求,比如在大型活动期间,自动增加重点区域的物资储备。”总部领导点头认可:“这个思路很好,把古代后勤智慧和现代科技结合,解决了实战中的大问题,尽快推进研发,争取年底完成原型测试。”
回到基地,小组立刻投入紧张的研发。陈凯的智能调配系统很快完成初步设计,输入某,大型演唱会的反恐场景数据后,系统自动分析出需要在会场周边设置8个三级物资点,储备防暴盾牌20个、急救包30个,并规划出无人机的最优运输路线。林薇则联系各地反恐部门,统计常用应急物资种类和消耗速度,完善储备体系的物资清单;赵阳搭建了物资运输模拟场景,测试无人机、电动滑板车在不同地形下的运输效率,发现电动滑板车在狭窄胡同里的速度比汽车快三倍,非常适合短途运输。
十月底,“智能物资调配系统”在南方某城市的大型展会反恐演练中首次试用。演练中,某模拟“危险区域”的急救包消耗过快,系统接到需求后,立刻指令附近的二级储备站点用无人机运送急救包,仅用5分钟就送达现场;另一处“障碍设置点”需要补充路障,电动滑板车从三级物资点出发,2分钟内完成配送。演练负责人感慨:“以前调配物资要靠人工统计、电话沟通,至少需要20分钟,现在智能化调配太高效了!”
十一月,总部决定将“智能物资调配系统”在全国十个城市试点推广。王玲小组分成三组,分头前往试点城市指导。林薇帮助当地完善物资储备清单,结合地域特点调整储备种类,比如南方多雨城市增加防水装备,北方寒冷地区补充保暖物资;赵阳培训当地人员使用模块化运输工具,演示无人机和电动滑板车的操作技巧;陈凯则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优化系统算法,比如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增加步行运输员的调度模块。
试点期间,某城市突发暴雨,导致一处低洼地区的反恐物资点被淹。智能调配系统立刻启动应急方案,自动屏蔽被淹站点,将物资需求转移到周边站点,用无人机和冲锋舟运输物资,确保作战需求不受影响。当地反恐部门负责人说:“要是没有这套系统,我们得花几个小时重新规划调配,很可能耽误事,古代‘灵活转运’的智慧真是管用!”
十二月初,王玲小组回到基地,准备年度总结。办公室的白板上更新了新的研发计划,从“巷战侦查”到“物资调配”,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果满满。林薇整理着一年来的资料,笑着说:“今年咱们完成了两个大项目,明年可以挑战更难的——‘反恐心理战战术’,古代‘攻心为上’的智慧还能挖得更深。”赵阳立刻响应:“我觉得可以结合《鬼谷子》的游说技巧,设计谈判中的心理引导方案。”陈凯点头:“可以研发‘心理分析系统’,通过敌人的语言、动作判断心理状态,给出应对策略。”
王玲看着热情高涨的队友,又看了看落在肩头的黑龙,它正用脑袋蹭她的脸颊,眼神明亮。窗外的雪花静静飘落,覆盖了基地的操场,却挡不住办公室里的热烈讨论。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2025年研发重点:反恐心理战”,笔尖划过纸页,留下清晰的痕迹。
春节前夕,年度反恐工作会议在总部召开。王玲小组的“城市巷战侦查战术”和“智能物资调配系统”获得“年度重大创新成果”奖,林薇、赵阳、陈凯也分别获得“战术研发先进个人”称号。领奖台上,王玲接过奖牌,目光扫过台下的队友,黑龙被林薇抱在怀里,正好奇地看着台上的灯光。她举起奖牌,笑着说:“这份荣誉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也属于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古代兵法。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在‘古智新用’的道路上前行,让传统智慧为现代反恐注入更多力量!”
联欢会结束后,四人在办公室里煮着热茶,回顾一年的经历。林薇翻看着各地发来的感谢信,有边疆民警的,有社区志愿者的,字里行间满是真诚;赵阳展示着队员们在实战中运用新战术的照片,画面里的队员们眼神坚定;陈凯刷新着智能系统的运行数据,全国试点城市的物资调配效率平均提升了58%;王玲则抚摸着黑龙的羽毛,听着队友们的笑声,心里满是成就感。
“明年的心理战研发,咱们可以从《孙子兵法·九地篇》的‘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入手,”王玲喝了一口热茶,眼神明亮,“古代用兵重视揣摩敌军心理,现代反恐谈判也是如此,只要摸透敌人的心理弱点,就能事半功倍。”林薇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我明天就去查《鬼谷子》《长短经》里的心理战术,整理出‘心理分析、语言引导、情绪干扰’三个模块。”赵阳和陈凯也纷纷点头,开始构思训练场景和系统设计方案。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基地的灯光温暖明亮。对王玲和她的队友们来说,每一次研发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每一次实战应用都是一次成长。他们相信,只要坚守“古为今用”的思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就能不断开辟反恐战术的新路径,守护更多人的平安。而黑龙,这只从边境救下的雄鹰,会一直陪伴着他们,见证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的诞生,见证古代智慧在现代反恐战场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www.v217.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