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启动后,山林渗透阶段遭遇突发暴雪,卫星信号严重衰减。AI立即切换经验驱动模式,依据“沿山谷避风处行军”的古代经验,规划出安全路线;同时启用声波通信,保障各国装备协同推进。抵达化工厂区后,系统通过文化适配数据库得知,厂区周边有少数民族聚居点,自动调整驱散方案,用当地语言播放疏散通知,避免引发民众恐慌。
最惊险的一幕出现在化工区核心装置处置环节:****引爆了一处辅助设施,导致现场有毒气体泄漏,传感器数据出现紊乱。AI快速启动分歧分析模块,结合人类指挥官的经验判断,否定了“强行突入”的初始方案,改为“先搭建隔离屏障,再远程操控阀门”的战术。陈凯研发的决策追溯系统实时展示决策依据,让联合指挥组快速达成共识。最终,在人机协同下,参演部队成功控制核心装置,疏散全部民众,抓获所有模拟****,演习取得圆满成功。
中亚某国反恐部队指挥官拉希德在总结会上说道:“这套系统不仅具备强大的技术能力,更融入了符合实战需求的决策智慧,让跨国协同作战变得更加高效顺畅。”此次实战检验后,全球反恐技术联盟将该系统列为重点推广项目,王玲小组牵头组建“系统适配团队”,为不同国家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改造服务。
在推广过程中,针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装备基础薄弱的问题,团队借鉴《齐民要术》中“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的务实理念,推出“轻量化适配方案”:保留核心决策功能,简化非必要模块,降低对硬件的要求。例如,为非洲某国改造的系统,仅保留态势感知和基础战术生成功能,适配当地现有的简易无人装备,成本降低了70%,却仍能满足基本反恐需求。
截至年底,已有36个国家引入人工智能反恐决策系统,在实战中累计应用200余次,成功处置了“跨境走私武器拦截”“城市连环爆炸预警”等多起重大事件。系统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各国的反恐能力,更推动了“古智新用”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从本土历史智慧中汲取反恐灵感。
岁末年初,王玲小组在上海召开“人工智能反恐决策系统升级研讨会”,邀请全球反恐领域的专家学者、实战指挥官共商发展方向。会上,林薇发布了系统2.0版本的研发规划,提出“智慧进化”的核心目标:“未来的AI不仅要能应用古代智慧,更要学会‘领悟’智慧的本质,实现从‘复制经验’到‘创新策略’的跨越。”
她举例说明,2.0版本将引入“战术迁移学习”能力,让AI从“围魏救赵”的陆地战术中,迁移出“牵制核心、打击薄弱”的底层逻辑,创新出适用于水下反恐的“围点打援”策略。赵阳则介绍了“极端环境自适应进化”计划:通过持续的实战数据反馈,让AI自主优化极端场景的决策规则,就像古代将领在战争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谋略一样。
陈凯的团队则在探索“全球智慧融合”路径,计划将古罗马的“军团协同战术”、波斯的“沙漠游击战法”等国外古代智慧融入决策系统。“不同文明的智慧各有千秋,融合起来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决策能力。”陈凯说道。目前,团队已与意大利、伊朗等国的古籍研究机构合作,对国外经典战术进行量化解析,构建“全球古代战术数据库”。
研讨会闭幕后,王玲带领团队来到杭州湾的跨域反恐训练基地。冬日的阳光下,全息沙盘中,AI决策系统正指挥着无人装备演练“太空预警-极地拦截-城市清剿”的跨洲际协同战术。从水下潜航器到太空预警卫星,从古代兵法到人工智能,一幅融合古今、贯通全球的智慧反恐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古人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反恐事业也是如此。”王玲望着训练场上忙碌的装备,对身边的团队成员说道,“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智慧的本质始终不变。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智慧,在科技的赋能下,守护更多人的平安。”
远处,新年的钟声隐约传来,训练基地的灯光与天边的星光交相辉。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www.v217.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