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崇祯一脸怒不可遏地质问定国公徐希皋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大明延寿的努力,又取得了一次相当可观的成功——大明的好勋贵们,你们马上就要上桌,成为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明延寿的“代价”了!
大明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灭亡当然是必然的结局!这一点,受“新天朝”教育多年的崇祯并不怀疑。
但未来必死,不等于现在不能抢救一下。而抢救大明朝的办法,当然就是搞改革,搞......开放了!而这一套,他也熟啊!他可是亲身经历过大改革的,所以他很清楚,改革......必然有人受益,有人承担代价!
而对于大明这个已经没落的封建王朝,在“蛋糕”一时间无法做大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就是改存量,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多吃点,一部分人少吃点......甚至被吃!
熟读《明史》,又二次上岗的崇祯如果说有什么金手指的话,那就是搞清楚了在抢救大明朝的改革中,谁可以上桌吃饭,谁要上桌成为“饭”,谁必须把不该吃的吐出来。
首先,九边十三镇的军户是绝对有资格上桌吃饭的!不给他们吃,他们就要掀桌子,就要让大明“上桌”,让崇祯“上树”!
所以崇祯自打重生以来,就千方百计地为九边十三镇军户谋利益,把自己打扮成九边十三镇军户的利益总代表。这属于走李自成的路,让李自成无路可走了。
其次,阉党,或者叫帝党,也是可以上桌吃饭的。不让他们“吃”,崇祯就没有人可以驱使。但是,他们之前吃得太多太饱,也太不顾吃相了。而且只顾自己吃,不管皇帝也不管九边十三镇的军户——蓟镇、宣府、大同等镇欠饷十几个月搞出哗变,那可都是阉党的锅......这帮家伙就是一群狗官!
所以,崇祯这一世登基之后马上就反阉党的腐,爆阉党的金币。但并不把阉党往死里爆,而是让他们出钱赎罪——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帝党内部的利益重新分配”。崇祯要吃更多,下面的走狗就只能“减减肥”。
不过崇祯从阉党那里爆出来的金币也不是供自己挥霍,而是拿去填九边十三镇的窟窿。
实际上,这就是让阉党为九边十三镇恢复元气付出代价。
蓟镇败朵颜,宣府败插汉的究极原因,其实就是阉党付了代价。
但是,阉党可以付出的代价,最多就到这里了。大明要挺过己巳之变,把阉党榨干都不够,必须要让勋贵、藩王、东林、晋商等等都上桌成为代价或者支付代价。至于是上桌被吃,还是付出点代价后继续吃饭,则要看他们的实力和配合程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