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伯也说:“要是读者还不信,让他们来茶馆,我们跟他们说!”
林晓禾抱着账本,眼眶一热:“谢谢杨大爷,谢谢老伯伯们,要是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傻丫头,”杨大爷拍了拍她的肩膀,“写故事就是写生活,你把我们的生活写出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让你受委屈?”
回到苏木家,徐佳莹已经做好了午饭,看到林晓禾手里的账本,笑着说:“这可是宝贝啊!有了这个,谁还能说你的描写不真实?”
苏木拿出电脑,帮林晓禾整理证据:“咱们分三部分,一是老账本照片,标注清楚时间和内容,二是老茶客访谈视频,剪辑成3分钟的短片,三是你的创作手记,说说你怎么采风、怎么收集素材的。”
林晓禾点点头,坐在电脑前,开始写创作手记:“为了写《巷口茶馆》,我在老杨茶馆蹲了三天,听杨大爷讲几十年前的故事,看老茶客们用盖碗喝茶,记下他们说的每一句关于茶馆的话。赊账不是我编的,是杨大爷账本里真实记录的,玻璃杯也不是我乱改的,是茶馆为游客准备的……”
她写得很认真,把自己采风时的所见所闻都写了进去,还附上了自己画的茶馆草图。
沈亦舟听说后,也过来帮忙,把老茶客的访谈录音转换成文字,还帮林晓禾设计了“证据图册”的排版,把账本照片、茶馆照片、访谈视频截图放在一起,看起来清晰又直观。
“这样读者一看就明白,你的描写都是有依据的。”沈亦舟说,“我还可以帮你把图册发到公众号上,苏锦姐已经答应了,明天就推‘《巷口茶馆》背后的真实乌镇’专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www.v217.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