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斜封官只是第一步,李隆基知道,若不重构选官体系,私权干政的漏洞还会被重新利用。
他吸取教训,从三个方面筑牢制度防线。
重申“三铨制度”:规定官员选拔必须经过吏部“三铨”考核——“书判”考公文写作与司法判断,“身言”察相貌举止与言辞逻辑,“德行”由地方长官出具考状。
任何环节不合格者,即便有皇帝特批也不得授官。
设立“御史监选”:命御史台派遣御史全程监督吏部选官,一旦发现考官收受贿赂、徇私舞弊,当即弹劾,与行贿者同罪。
仅仅是开元元年,便有两名吏部侍郎因收受斜封官旧部的贿赂,被李隆基贬至岭南,终身不得回京。
严控“恩荫”范围:此前,皇亲国戚的子孙哪怕是襁褓婴儿,都能靠“恩荫”获得官阶。
李隆基规定,亲王之子需年满十五岁、经国子监考试合格才能得官。
外戚的恩荫上限不得超过从六品,且必须有实际政绩才能晋升。
他甚至驳回了自己岳父窦孝谌的请求——窦孝谌想为幼子求一个正七品的京官,李隆基回复:“朕为天子,当示天下以公,岂敢以私恩乱国法?”
第895章一切都回来了
这些举措让选官权重新回到吏部手中,科举出身与基层历练成为官员晋升的主渠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