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沉默旁听的经济学家推了推不存在的眼镜:“这是货币信用的根基,古称‘钞本’。

        洪武爷当年推大明宝钞,为啥后来成了废纸?

        就是因为没有足额的金银铜做钞本,官府强行摊派,百姓拿纸钞换不到实物,久而久之谁还认?”

        他顿了顿后继续说道:“如今咱们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得让新钞和白银牢牢挂钩。

        百姓拿着新钞,随时能到银行兑换成官银,这纸钞才有‘底气’。

        可问题是,大明的银储备,够吗?”

        这话戳中了要害,议事厅内顿时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

        历史学家解释道:“我大明银产量本就微薄。

        宣德年间,全国银矿岁课最高不过三十万两;

        到了嘉靖朝,云南银矿枯竭,岁课骤降至几万两。

        第219章货币问题

        能调用的现银不足千万两,还要应付边军饷银、河工开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