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教授也笑眯眯地递过来一沓资料:“这是我整理的古代壁画保护与临摹技术的笔记,或许对这次有用!”
面对教授们炽热的期望和倾囊相授的珍贵知识,林初夏无法拒绝。
她深知70年代特殊时期,考古事业遭受重创,人才断层严重,这些老教授是在用这种方式,将文明的火种悄悄传递下去。
于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这顶飘着松脂香气的军绿帐篷,成了林初夏的“速成学堂”。
白天,她如饥似渴地三位教授毕生心血凝结的手稿笔记。
钱教授的笔记旁征博引,充满大胆假设;
赵教授的笔记严谨扎实,条理分明;
方教授的笔记细腻详尽,尤其关于脆弱文物现场保护的土法妙招,如用白醋加明矾水喷洒临时固色,用桐油浸泡的麻布包裹易碎器物,让她大开眼界。
她的超强记忆力在此刻发挥到极致,浩如烟海的知识点被迅速吸收、归类、融会贯通。
晚上,帐篷里常常上演“三师会审”。
三位教授围着火塘,就某个墓葬结构或器物特征争论不休,林初夏则成了最佳的“裁判”和提问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