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台机床是老式的,甚至年纪比杨小涛都大,但你不能否认的是,在那个年代,德意志出品的机床就是先进的代名词。
哪怕是解放后经济发展十多年了,国内的机床也是初步阶段,甚至不如战前的德意志。
要知道制造一台机床,从设计到研发再到生产,至少要3-5年,而后世,国内对于研发这块不够重视,习惯了挣快钱,高端机床重要部件基本靠进口,研发的机床只能在中低端发挥作用。
长此以往,受制于人啊。
眼下,经过对这台机床的拆卸研究,杨小涛收获了新的设计理念跟设计方向。
更是将这台机床吃透,如何生产,如何安装,如何使用。
可以说,通过这次拆卸学习,杨小涛在机床设计上打下了基础。
甚至,回去稍加整理,杨小涛就可以尝试设计出符合国内要求的第一台‘机床’。
然后,一步步的,不断提高精度,不断提升机床,不断的,拉近与国外的距离。
此时,已经有工人在机床前操作,一个个人虽然不太熟练,但凭借着多年来的经验,很快上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