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文 > 综合其他 > 开封1044 >
        说着,庞籍转向三司使王伯虞道,“我本不该过问三司的事,但我也说了,身为使相,职责所在。今天,我要问问你,三司究竟做了什么,年下居然出现这么大的亏空?你们这差事当得真是便宜,一门心思拆东墙补西墙,居然给转运使递信,要求各地方帮你们填漏洞。现在好了,两浙路已经有商家闹起来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要如何收场?”

        庞籍的一番话,说得刘夔抬不起头来,王伯虞赶忙起身道,“使相责骂得是,原本是我司的疏漏,不想,竟给大家找了这么大麻烦。”

        一语未了,包拯抬手打断了他的话,“三司使这话差了,什么叫‘大麻烦’?难道在你眼睛里,只有死了人,才算大麻烦?三司五千余万贯的亏空便不算麻烦?如果不是闹出人命,恐怕,你们还在想办法找补吧?”

        老包为人禀正严明,眼里不揉沙子,在言谏官里,就数他的嘴皮子最是厉害。在朝堂上直言不讳,当众顶撞官家,一众官员都不是他的对手。如今,宰相把他搬出来,可以见得,是不想在三司这件事上和稀泥,也能看出,宰相对三司一案的重视程度。

        王伯虞被老包的几句话怼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又不好分辨,便望向庞籍。

        老庞哼了一声,跟他道,“你不必解释了,先和我们说说,这亏空是怎么来的?”

        王伯虞喝了口水,定了定神,向二人道,“使相、御史,我也是进士出身,做官数十年,做到这三司使的位置,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心力。三司的亏空,我不是始作俑者,更不是主张他们杀人行凶的狂徒,我想说的是,三司的财务体系漏洞百出,如不变革,恐有大患。”

        第二十二章三司(上)

        老包和老庞不期他这样说,二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没有表态,示意他说下去。

        只听王伯虞说道,“二位知道,三司的账务来源主要靠两种:以各州郡的钱物、粮草收支为主。我们勘核文账(统计)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且使相在谈成庆历和议之前,西北驻军多,军需物资数量庞大,就算三司所有人不睡觉,彻夜伏案,以至案牍凝滞,也没办法按时完成。但如果我们不及时复核,文书便发不出来,便会造成地方上的钱物积压。接着,漕运司就会吝于起发(发不出货),这便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没有审计环节,只能按照账务明面上的进行统计。但就是这样,还是被底下钻了空子。最后的结果就是,有一部分相当数量的钱物去向,三司是不知道的,也无法追踪。”

        说到这里,他转向庞籍道,“使相您还不知道吧,咱们许多州郡的转运使,都早早用各种名义私自囤积货物,他们报上来的账,我们只能点算,却不能磨勘(覆核)。”

        包拯打断他道,“为何不能磨勘?你们三司难道就没有监察财务之权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