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排险者遗留下来的资料,以及卡尔的口述,罗辑也猜想了一部分对应的公理框架。
中低级文明中,在资源稀缺、猜疑链无解、技术爆炸风险存在的宇宙中,任何暴露的文明都会被优先摧毁。
而作为高级文明的排险者却没有参与对低级文明的打击活动中,那个不知名的老者文明,更是选择了六个宜居行星播撒了生命的种子。
而在罗辑的假设中,光明海洋理论必定有以下两个前提。
公理一:生存仍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但高级文明已通过技术手段或资源整合突破了物质稀缺的根本矛盾。
公理二: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超越了单纯的生存扩张,转向对宇宙真理的探索、文明共同体的进化,或更高维度道德的追求。
如老者文明播撒生命种子、排险者文明追求宇宙思想者的一生,帮助宇宙排除毁灭风险的行为等。
光明海洋理论需解决黑暗森林法则的两大核心矛盾,那就是信任链取代猜疑链、无惧技术爆炸。
通过智子可以窥见这个宇宙超光速通讯的一角,高级文明通过即时量子通信,或者是罗辑无法理解的高级技术,宇宙金字塔尖的那些高级文明之间通过长期博弈建立了信用体系,实现了意图与善意的可验证性。
至于无惧技术爆炸也很好理解,高级文明作为宇宙的真正存在,已经对低级文明实现了超压制优势,这种优势不会因短暂的技术爆炸而动摇。等低级文明撕破了黑暗森林,冲到了黑暗森林的树梢,抬头后自然也能看见头顶的光明海洋。该黑森文明在实现了光海理论的公理一和公理二后,自然也会选择加入到光明海洋理论的阵营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