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哲学家之外,一些玩逻辑的逻辑学家也被拉黑了。
在这些殉道者中,甚至还有脑子不太好使的人问:“哪一首诗最好?哪一幅画最好?”
排险者把他们礼貌的送了出去,并直言:“这种问题不涉及[知识密封准则],不需要用生命去兑换。”
在后续中,尤其是在罗清的有意筛选下,更多务实性的问题出现了。
比如有材料学家询问:宇宙中性质最好的材料有多强?怎么造?
回答这名材料学家的是遍布天空的恐怖公式,罗清只是看了一眼就两眼发黑,这绝不是人类现阶段能够理解或者是能够制造出来的东西,克苏鲁恐惧症都快犯了。
手把手教人类如何制造理想黑体?涉及高纬度的超空间体?
让幼儿园儿童去抄写高数没有任何意义。
果然,哪怕过了一个小时,那个材料学家也没能看懂哪怕万分之一,在一声苦笑中,他化为等离子火球消散于天空。
在这场用生命换取真理的活动中,终极问题的占比仍然居高不下,很少有人愿意把生命浪费在应用物理学的问题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