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纪元120年。
火星,乌托邦平原。
年逾七十的丁仪骑着电单车,戴着头盔,行驶在草原上。
乌托邦平原是火星上一片广袤而平坦的区域,平原的面积同澳大利亚差不多,它位于火星北半球低地,地质结构稳定,是远古时期火星大规模洪水泛滥形成的地貌,底下探明了尚未干涸的液态水资源。
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乌托邦平原成为了人类在火星的主要聚集地。
人类也在乌托邦平原种满了青草。
在乌托邦平原的核心区,还有一片薄薄的海洋,面积和渤海差不多,那是罗清早年因担心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辛苦运来的地球海水,这些海水的存量大概相当于十五个贝加尔湖。
乌托邦海洋+超级青草+圆圆的肥皂泡。
三者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条,人类依托乌托邦平原,开始尝试将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态。
早在危机纪元38年,中国就在乌托邦平原南部,濒临乌托邦海洋的预选区域建造了首个科研性质研究基地(含火星强子对撞机)——昆仑站
在危机纪元64年,美国联合俄罗斯、欧洲联盟在乌托邦平原西部建立了首个具备殖民意义的永久居住火星小镇——流浪者小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