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嗐呀,只要他们还没埋进土里,咱们就都是孩子,走吧,我熟悉路!”

        让章北海来航天塔去参加中国航天计划专项会议这件事,是章父强烈建议的,巧合的是,常伟思的手里也刚好有这个旁参名额,他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把名额给了章北海。

        进入塔内,中央大厅挑高足有百米,顶部的穹顶是一颗红星,随后是四散纷杂的繁星镶嵌在其他位置,但章北海对星星这种东西已经熟悉到厌倦了,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很难让他引起兴趣。

        中国航天计划专项会暨航天路径探讨会在二楼会议室召开。

        作为太空军代表的旁参,章北海和东方明溪理论上最好还是不要表露看法为好,军队代表表达某种倾向来干扰科学研究是很忌讳的事情。

        两人并排坐在投射灯边缘的暗处,看着与会的代表们进行这场势必会针尖对麦芒的讨论。

        “推重比,推重比!航天领域的前辈们!我承认化学燃料飞行器现阶段是很成熟了,但问题是,这东西的极限也就是在近地轨道大展身手了,别说充当太阳系内的主流飞行器,就连去火星往返一趟都费劲。”一名年轻的航天领域研究员在拍着桌子台上大喊。

        推重比是发动机推力和自身重量的对比,在飞机和火箭上,推重比很关键:推重比高,飞行器加速、爬升、转向就更灵活;推重比低,起飞困难,飞起来也慢吞吞。

        年轻研究员继续大喊:“我拿‘高边疆号’航天飞机和‘开阔者号’航天飞机举例子,这俩飞机本质上就是带翅膀的航天火箭,当然,我没有质疑各位前辈的意思,那毕竟是很伟大的技术成果。我假设这两种飞机的目的地是冥王星,且需要往返。好,那我们要带多少化学燃料才够?答案是要带航天飞机五倍自重的化学燃料——可能还不够。推重比就快跌到负数了,靠这种家门口的飞船?我们以后怎么和三体人的舰队抗衡?”

        面对台上年轻研究员的高呼,台下的专家们大多在窃窃私语。

        一位老神在在的老航天开口:“化学燃料更稳定,可控,虽说前景不足,但我们人类也未必需要那么多前景,在材料技术发展的现在,化学燃料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如果只是以太阳系防御作为主要目标,那么化学燃料飞船或许就足够用了。”

        那年轻研究员点点头:“前辈,你说的没错,化学燃料飞船的极限确实有可能随着燃料技术的发展而达到太阳系的边缘,但是您想到没有,倘若三体舰队的威胁被我们解决,那么未来该怎么办,任由三体人在四光年外积蓄力量进行第二次入侵吗?人类的舰队也应该可以进行恒星际远航,人类的舰队也要前往三体星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