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站在曾经属于苗福全的煤矿入口前。

        这座煤矿在过去被当地的工人们称呼为‘瞎子矿’。顾名思义是因为这座小矿的内部煤层极其狭窄,相当一部分煤区都需要人匍匐着爬进去,没有灯的情况下连老鼠都要打转,因此又被称为‘瞎子矿。’

        而现在,这座储量不超过3万吨的煤矿有了一个冷峻色彩的新名字。

        气化煤实验一号矿。

        这座煤矿有三个特点,一是便宜,作为私人包揽了20年开采的小矿,刘欣只用了200万的专项资金就轻易获得了这座煤矿的开采权。二是因为这座煤矿的含煤量较为集中,这适合气化煤的试点工作。三则是因为一号矿距离附近的大煤层足够的远,这种相对独立的煤矿可以保证气化煤实验局限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不会因实验失败而酿成不可控事故。

        基于大量工业设施仍需要类似石油和天然气的燃料来替补生态位,因此,气化煤工作在进行了充分的技术性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气化煤实验是必须要进行的。

        尽管前两天中科院那边刚刚传出了可控核聚变取得全面突破的好消息,但技术的普及也需要时间,而且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可控核聚变仍然有两个挑战摆在面前。

        第一,可控核聚变小型化。

        第二,可控核聚变商业化。

        在此之前,气化煤仍可以填补[传统能源]→[可控核聚变]之间的临时空白,毕竟,大街上跑的还是燃油车,发动机还是需要烧东西的,

        再加上西北地区的煤层确实足够的多,全球基于煤本位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也无法进行大的调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