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为当初步子迈得太大,部分技术尤其是无工质核辐射驱动技术尚不成熟,‘万年炎帝号’在太空船坞的建造进度一度被终止,直到后发先至,精巧小型的‘昆仑一号’地月飞船完全建成之后,‘万年炎帝号’才成功摸着‘昆仑一号’这个石头过河,在危机纪元20年末尾时,勉强难产了出来。
但这艘飞船对人类来讲意义非凡。
‘万年炎帝号’是人类研制的第一艘巨型太空飞船,它的体积惊人,相当于两艘巨型航空母舰,理论上能够容纳5000人同时在太空中生活,虽然名为行星级,但各方面指标,尤其是体积大小都是按照未来的恒星级飞船标准而建造的,但因为技术不成熟的原因,“万年炎帝号”实际上是一艘不成熟试验型飞船。
‘万年炎帝号‘’设计理念也很独特,它融合了太阳系内太空探索的所有功能,恰似太空里的瑞士军刀。它既能像空间站一样,在地球各个高度的轨道运行,也能轻松移动到绕月球轨道,理论上还能开启行星际探索飞行。
有人戏称万年炎帝号是‘准行星级’飞船,距离可以轻松航行到太阳系边缘的真正行星级飞船还差得远。
‘万年炎帝号’的航行速度受限于无工质辐射推动发动机的不成熟,最高航速要比太空军所预言的低技术飞船还要低一个数量级。
哪怕是现在,‘万年炎帝号’的科研属性也远大于其军事属性。
这就是一个体积臃肿,行动缓慢,装满了科研设备和探测设备,战力无限接近于零的太空脆皮大胖子。
未来几乎不可能用它来抵抗三体舰队。
按理说,这样的一台实验性飞船在完成技术论证之前是不能随意离开近地轨道的,但罗清打着保票说:“放心飞,不用担心太空抛锚,抛锚了我给拽回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