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人前强撑、在夜里沉默的她,被另一个人深深地看见了。
她点开推送。
作者言辞并不激烈,只是冷静地陈述对一幅近期参展新作的质疑:“该作品在构图、光影与主旨表达上,与一幅半年前在欧洲独立艺术平台上线的作品高度相似。虽无法断言抄袭,但雷同之处值得讨论。”
文末附上了对比图。两幅画并排展示——窗前孤立的女性背影,斜落的冷光、模糊的窗纱,连人物与画面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距离感都惊人地一致。
画作署名:林澈。
她指尖发凉,心跳慢了一拍。
画廊助理也发来消息:“您看到那篇报道了吗?林老师的展览被临时叫停了。”
这幅画正被当成“抄袭”的证据,被当作创作伦理的争议中心,被人拿来冷嘲热讽地解构和质疑。
她合上手机,指尖发凉,却感到心口发烫。
她不能让他一个人面对这场风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