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粮。”徐老太声音不高:“你们知青的口粮,是场部按人头按月发的。粗粮细粮都有定量。你的那份,每月领回来,交到灶上。我们家祖孙俩的口粮,够吃,还有点富余。”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这孩子单薄的小身板,眼里透出来怜悯来:“你一个人开伙麻烦,往后就跟着我们祖孙俩的灶吃。省得你折腾。”

        对知青来说这算是最核心的生存问题,她主动提出搭伙,相当厚道了。

        “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要花钱的。我们祖孙俩也不能白贴补你。按场里给知青搭伙的规矩,你每月交两块五毛钱,或者折成十五个工分票。”

        “这钱票,算你那份的柴火钱、油盐钱和我们给你做饭的辛苦钱。账目清楚,月头交清。多退少补。”

        任映真点头:“应该的,我明白。谢谢徐奶奶。”

        “第二,活计。”徐老太又上下打量他一番:“场里派工,自有队长安排。你是新来的,又是城里娃,身子看着也弱,头两个月,估计分不到重活。多半是跟着二队或者场里女工组干点晒场翻谷、择菜、喂鸡鸭、搓草绳之类的轻省活。工分少点,但能慢慢适应。”

        她顿了顿,补充道:“家里头的活,也不能光指着别人。至少扫院子、拾掇柴火这些零碎活,你得搭把手。”

        徐桂枝瞥了一眼柳如涛,补充道:“涛丫头是主力,力气大,但也不是铁打的。”

        任映真再次点头:“嗯,我会做。”

        条件都不错,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