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孙志伟发现了出航的‘岩湾号’,于是就驾驶着游艇远远的跟在它后面,直到它离开凯尔特海,进入大西洋水域。

        此时,两船都已经离开繁忙的航道,进入偏僻的海域,这里的水深已经超过千米。

        孙志伟注意到‘岩湾号’开始在水中下降高度,看来,他们这次是要测试潜艇在深水区的情况。

        庞大的潜艇在反应堆提供的澎湃的动力驱动下,一边向水柜注水,一边不停的向水下下潜。

        同时,因为反应堆提供的电力充足,在一个专门的海水电解室中,海水被不停的电解,产生的氧气被持续的输入船舱,为船员们提供新鲜氧气。

        每个船舱中,都有一个空气检测器,它持续检测着潜艇船舱中的氧气含量,随时调节电解室中海水电解的功率。

        孙志伟在游艇上等待了一整天,一直到夜里,‘岩湾号’才开始上升高度,并过很快浮上水面。

        此时,一根通气管被打开,有船员前往动力舱,将潜艇中的柴油机发动起来,这是在测试柴油动力系统。

        这时候,孙志伟知道机会来了,他立即悄悄地用杂物堵住通气管道,断绝内了潜艇外的空气流通,然后切断了所有空气检测器的电源线。

        随着柴油机的不停运行,原本依靠通气管提供的氧气用来发电的柴油机,在通气管被封闭的情况下,开始持续消耗船舱内的氧气。

        第一分钟,因为氧气的减少,船舱内的很多人都感到些许气闷,身体素质较好的官兵感觉却并不明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