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时,晋文公重耳亲率军队同楚军大战于城濮。
当时晋军的力量不如楚军。晋文公就问狐偃道:“敌众我寡,要怎样才能取胜呢?”
狐堰答道:“礼不厌美,战不厌诈,您用“欺诈之计”就可以战胜楚国。”
晋文公于是把狐偃的计策告诉雍季,征求他的意见。雍季起初不赞成,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后来只得同意,不过却朝着晋文公谏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畋,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欺诈的计策也是如此,虽则现在偶然用一次是会成功的,可是下次再用也就不行了,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晋文公这次采纳了狐偃的欺诈计策,果然得了大胜。回国以后,论功行赏,雍季却在狐偃之上。有人感觉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说:“雍季之言,百世之则也,臼犯(狐偃)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初平元年,刘表单骑入荆州。
因为当时孙坚刚刚斩杀荆州刺史王睿,荆州四处都有宗贼占据。
刘表找到蒯良、蒯越、蔡瑁等人问计。
蒯良就对刘表说:“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
蒯越倒是简单干脆:“可以用重利将那些宗贼引诱到一处,然后杀死他们就可以了!”
刘表闻言,这才感慨道:“子柔(蒯良字)之言,可以说是雍季之论。异度(蒯越字)之计,可以说是臼犯之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