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俨这才发现,在江东竟然还有另外一个“兜底”机制!

        随着贸易的往来以及“文昌门学”还有“冶城”、“近海捕捞”等事物的普及,本来那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反而是有了全新的选择。

        若是家中真有了什么困难,完全没有必要去问商贾借贷,反而是能够转身“进厂”。

        随着铁器、布匹的需求暴增,匠人的俸禄同样也是水涨船高。

        以往培养一个匠人,恐怕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但随着“文昌门学”传出的“流水线化生产”,却能让人只掌握一个步骤就能去作坊生产。

        如此,便大大降低了匠人的学习成本。

        金陵的百姓,就算是真的有什么难处,也会立即投身工坊,去打个短工,赚取钱财。

        毕竟,金陵的百姓,大都是从江北跟着刘邈渡江来的流民。

        没人比他们更懂失去土地,成为佃户的滋味,所以不到打死,他们是绝对不会再去问那些有钱的商贾豪族借债,将自己的田地抵押给对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