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之前给袁绍制订战略的沮授站了出来,反驳二人的计划。

        “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灭。曹公迎天子安宫许都,如今举兵南向,是在违反义理。况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公法令畅通,士卒精练,非公孙瓒等人可比也。如今,放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我实在是为袁公感到忧惧!”

        “与其大举兴兵,不如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作为,三年之后就可以使得曹军疲敝,灭曹定成,而不必急于决战啊。”

        沮授则认为,即便有刘备,即便有那篇檄文,但天子毕竟是在曹操手上。

        而曹操的贡献,曹操的所作所为,也不是凭借着陈琳的几句言语就能抹杀的。

        与其速战速决,倒不如让袁绍率军进驻到黎阳,以疲兵之计骚扰曹操,如此最多三年,就能够战胜曹操,全取中原!

        沮授的战略,也说不上有太多毛病。

        只是那“三年”的时限,落到袁绍耳中,却是格外刺耳,让袁绍难以接受。

        郭图看出袁绍对沮授计策的抵触,便主动站出来说道:“周武王讨伐商纣,不算不义!况且派兵攻打曹氏,怎么能说无名!且明公的部队精强勇猛,将领士兵都想着奋力,如果不抓住时机早早决定大业,就实是不妥。上天赐给的而不去获得,反而会受到上天的谴责。这是越国所以称霸,吴国所以灭亡的原因啊!监军的办法,在于坚持稳妥,而不是根据形势把握时机的权宜之计啊!”

        沮授见到袁绍并未帮衬自己,瞬间也猜到了袁绍恐怕并不喜欢自己的计策,随即也是一阵叹息,不再与郭图辩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