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孙阳接着说:“一根毫毛轻于肌肤,肌肤又轻于一段肢体,这是很明白的。但肌肤是由一根根毫毛构成的。肢体又是由一块块肌肤构成的,一根毫毛固然只是身体的万分之一,但难道可以轻视它吗?”
禽滑釐说:“我没有什么话可回答你。但是拿你这番言论去问老聃、关尹,那么你的话是正确的;拿我的这番言论去问大禹、墨翟,那么我的话又是正确的啦!”孟孙阳听罢,就回过头去,和自己的同伴谈其他事情……
同理。
三北案也是如此。
孔子可以因为一个逃兵遵循孝道而放过他,但倘若此时的鲁国士卒都以供奉父母为由不愿意去作战,那孔子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孔子答应了这些士卒,那鲁国由谁来保护呢?
如果孔子不答应这些士卒,那为何要放过第一个逃兵呢?
其次,便是和考试息息相关的“察举”。
孔子非但不处罚这个逃兵,反而举荐他当官,而原因,仅仅是因为“孝”。
孔子如此,显然是将“孝”与“才”划上了等号。
孝顺,必然等于有才华。这也是儒家坚持了几百年的价值观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