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一样。我知道贵公司的年报——每年3000万吨粮食,200万吨牛肉,这个数字已经维持了五年。殖民地时代的土地红利早就吃完了,现在东非境内能开垦的土地要么变成了自然保护区,要么变成了土著人专属,对吧?”

        这正是国际谷物公司最大的困境——土地!

        土地不增加,产量增加自然有限。

        “而众所周知,粮食产量的上限就是土地,没有足够的土地,国际谷物公司自然也就谈上业绩上升……”

        赵庆捷的眉峰动了动。这些数据在财经版面上随处可见,现在被人当面点破,仍让他感到一丝不适。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车流,他并没有说话,:

        “时代在改变,我们并不仅仅只是一家粮商,我们还是一个现代化的科研公司。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新型转基因作物品种已经进入三期试验,我们还参与到了电子产业的研发中,去年,我们已经开始生产芯片——”

        公司的企业从来不会困守一行一业,他们会根据市场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他们就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他们大都是多种复合经营,国际谷物公司同样也不例外。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

        约翰打断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然后直接展开一份地图,在桌面上铺开时发出簌簌声响。他的手指落在标注着“埃塞俄比亚”的区域,那里用红笔圈出了大片绿色,说道:

        “赵经理,你看您的邻居,埃塞俄比亚。”

        赵庆捷的目光顿在地图上。对于埃塞俄比亚他当然不陌生,事实上,就是现在,在埃塞俄比亚仍然超过50名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在那里销售玉米良种,虽然俄国人用他们的拖拉机要和农业机械把埃塞俄比亚改造成现代化的农场,但是落后的育种体系却让他们离不开公司提供的玉米良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