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找到下一代陆军压制火炮最合理的内弹道参数指标,在确定了新型155mm加榴炮的药室容积为23L之后,美、英、法、西德等国先后提出了身管长度从45倍口径到58倍口径不等的数种火炮内弹道设计方案。

        SEA也不例外,由于技术实现的难度相对较小,再在加上天才的设计能力,布尔博士的45倍口径火炮方案首先成熟起来,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但是在试射时却发生了一些问题。

        工程师张盛魁推了推滑落的眼镜:

        “相对于23.5L的药室容积,45倍口径身管的长度过小,偏离了“四国弹道协议”的规定比例。较短的身管就意味着较小炮膛工作容积,炮膛工作容积过小会导致火炮发射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过分接近炮口。这必然会导致部分发射药颗粒不能在膛内充分燃烧而是随弹丸和火药燃气一起冲出炮口。”

        他拿起桌上的药柱模型,指尖在上面划出燃烧痕迹: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发射药能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由于每次射击时未燃完的发射药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会造成弹丸初速的较大分散。发射药燃烧时不能在膛内充分膨胀做功还会产生强烈的炮口焰和较高的炮口压力。。”

        布尔博士皱起眉,走到电子计算机前调出数据,看着数据他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高炮口压力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常会对瞄准镜等火炮上结构强度不高的设备和炮手造成严重损害,还为火炮后座部分结构和炮口制退器的设计带来不小的困难。

        “后座结构也受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