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年粉丝晒出2003年追星“物证”——泛黄的《霸王别姬》票根、手抄歌词本上“永远怀念哥哥”的笔迹,证明“当年真有人这么疯”。
一位80后影迷发长文:“2003年4月1日,我同桌的男生因为同学说‘同X恋死得好’,直接掀了桌子……这部电影没夸张,是我们老了。”
随着《阳光姐妹淘》上映进入第三天,票房走势却呈现出反常的曲线——在首日1.7亿的爆炸性开局后,次日不降反升,直接冲破2亿大关。
院线经理们连夜调整排片,将这部“粉丝特供”电影的场次占比从35%提升到48%,创下三月档期单片排片纪录。
这样的数据让很多同行都惊呼:“这不科学!”
但是事实是这场票房奇迹完全由真实观影需求推动。
京城CBD万达影院凌晨一点的场次里,四十岁模样的女人们举着荧光棒合唱《后来》,散场时保洁员扫出十几团湿透的纸巾;
沪上大光明影院甚至出现“跨代观影”奇观——COS二次元角色的少女挽着母亲胳膊追问:“妈你当年追星也这么疯啊?”
社交媒体上的战争愈演愈烈。
豆瓣短评区被“情怀党”和“理性派”分割成两大阵营,有用户发现一个诡异现象:所有打五星的账号头像多是风景照或婴儿照片,而一星差评者清一色使用动漫头像。
微博热搜#看阳光姐妹淘带父母#下,年轻观众晒出父母观影时偷偷抹泪的照片:“我爸二十年没进影院,今天居然为听《海阔天空》买了IMAX票。完全无法理解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