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活动,也延伸出来,比如#我们弄丢了慢生活#这一话题就迅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议焦点。

        不同年龄层的网友纷纷发表观点,从怀旧到反思,从调侃到自省,形成了一场关于“快与慢”的集体讨论。

        “从前连思念都要等邮差,现在连分手都嫌打字慢。”

        “70/80后的网友表示:那时候的爱情,连等待都是甜的!

        一位70后晒出1985年与妻子通信的信封,邮戳显示两地信件往返需要15天,配文:“当年等一封信,像等一场雪——慢,但每一秒都值得。””

        底下很快就有网友回应:“是啊,现在等一条微信已读,像等一场暴雨前的闷雷——焦躁又无可奈何。”

        “科技给了效率,却偷走了仪式感,以前写情书要打草稿、誊抄、喷香水,现在发‘在吗’都嫌打字慢,直接甩语音条。”

        “没办法,现代人分手用拉黑,古人分手还得写绝交信——输在不够高效。”

        “小时候盼着‘信息高速路’,长大了才发现自己成了堵在路上的社畜。”

        “不是我们不想慢,是KPI、房贷、催婚三座大山逼着我们‘倍速生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