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语竟然都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想必他的法语水平绝不在他的母语水平之下。”

        有这样称赞的声音,负面声音当然也不会少,但是作为最近在巴黎正热门的人物,关于米哈伊尔的负面消息其实已经引起不了太大的波澜,毕竟抛开他的成功先不谈,他人都没在巴黎呢!

        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而当巴黎文学界对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的讨论仍然在继续的时候,有关《八十天环游世界》的讨论更是最近的巴黎杂志界讨论的重中之重。

        别的暂且不说,至少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每每去实地考察的时候,他们便能在街头、咖啡厅和小酒馆听到这样的声音:

        “《世纪报》呢?快给我来一份!”

        “哪个狗娘养的在挤我?哎呦!快给我一份《世纪报》!”

        “Merde!为什么没了?!你就不能多带来几份吗?!有谁拿到了?快跟我讲讲今天的剧情!”

        “快些讲吧!听完我就要工作去了,倘若没听到,我这一天都不会踏实的!说不定就要因为心不在焉被老板开除了!”

        “故事发展到哪了?唉!越到最后面的时候反而遇到了越多的麻烦!坦白说,我真有点欣赏那个英国佬了,反正赢的也是英国佬的钱。那个该死的侦探,一切都是因为他!”

        毫无疑问,越到后面便越让很多读者感到心惊肉跳,以至于读者们现在完全不知道这位福格先生究竟能不能成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