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波德莱尔的作品,米哈伊尔当然是看过很多的,即便是他早期的一些艺术评论也同样有所了解,因此在简简单单一招破了波德莱尔的防后,米哈伊尔便就波德莱尔这一时期的一些文章具体谈了一下。
如此一来,即便波德莱尔还想矜持那么一下,但面对米哈伊尔的那张脸,波德莱尔终究还是忍不住回道:
“谢谢您的称赞,我前些天才刚刚看了您的戏剧,非常的精彩,难以想象这竟然是您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再就是您的诗歌了,同样令人难以忘怀”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波德莱尔很喜欢米哈伊尔的戏剧和诗歌作品,但像《八十天环游世界》和《海底两万里》这种作品,波德莱尔无疑是持批评态度的。
只因对他而言,这样的确实很难称得上是艺术,也正因此,当他首次听说米哈伊尔这位俄国作家的名字的时候,比起称赞他倒是更想讥讽。
事到如今,波德莱尔只能说幸好他没有这么做,毕竟自从米哈伊尔来到巴黎后,他几乎是以极快的速度向巴黎证明了他并非那种只会迎合大众情绪的平庸作家,而是真的能够在艺术的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
而在简单的聊了一会儿后,终于是渐渐放弃了矜持的波德莱尔忍不住开口问道:
“那么米哈伊尔先生,尽管我已经看了您的论文看了很多天,并且也感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想问,您是否已经有了能够承载您的思想的作品?
恕我直言,巴黎有许多人都对您的理论产生了兴趣,但倘若没有具体的作品作为载体,终究还是无法让人真正的信服。
而您的那些理论当中,我最好奇的无疑就是如何突破浪漫主义的表象,而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现超验的、内在的精神世界?而这种深刻的感觉又如何通过多义和模糊的意象表达出来?或者说诗歌真的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吗?”
当波德莱尔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场的其它一些诗人无疑也是牢牢关注着米哈伊尔的反应和动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