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时节,寒风萧瑟,开封城外尘土飞扬。

        自官家下诏扩建京城以来,城池内外便日夜喧嚣,一派忙碌的景象。

        数万民夫如蚁群般涌动,夯土的号子声、木料的拖拽声、监工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震得人耳膜发颤。

        新筑的城墙已见雏形,黄土垒成的基台宽逾十丈,民夫们赤着膀子,两人一组抬着巨大的夯头,随着号令重重砸下,每一下都震得脚下微颤。

        外城各处,新辟的街道正如蛛网般向四方延伸。

        将作大匠们手持绳墨,在夯实的路面上划出笔直的界线,身后跟着的役夫们肩挑手扛,将一块块标记桩木埋入两边。

        更远处,几座新起的木架高楼已搭起梁柱,匠人们攀在竹架上,斧凿声叮当作响,刨花的木香混着桐油味飘散开来。

        开封河畔,一队士卒正押送着满载石料的漕船靠岸。

        这些从郑州运来的条石,每一块都需四个壮汉才能搬动,将来要砌作城门下的基石。

        虽在战国时期古人就发明了砖,隋唐时期以砖包墙的技术也日渐成熟。

        但开窑烧砖的成本实在不低,小范围内应用还算凑合,可若用来修筑数十里的罗城,光是耗费的柴炭就是个天文数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