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番扩建垒筑东京城墙,依旧是沿用传统的分段版筑法。
也就是将若干块木板搭在一起,起到模板固定的作用,放置在将要夯打成的墙体侧面,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槽”。
再把泥土填进槽内,人们手持夯打工具依次夯打,这板夯打好后取下再接着夯打下板,如此反复。
不过为了确保城墙的整体防御能力,会在重要的位置以条石为基加固,再逐层铺上碎砖瓦或石扎等,然后精心筑实以提升牢固。
此外,还加入了纵横木构件以增强稳定性,每根木构件的长度和直径都有严格规定,护门瓮城及马面等设施也遵循此法。
关于古代的工程建设,李奕那是七窍通了六窍——其实真要说一窍不通也并不准确,他对古代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情、技术发展,也有过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且李奕只是一知半解,要让他实际操作安排,肯定是万万不可能的。
好在李奕愿意多看多学,偶尔跟在韩通后面转悠,竟也摸清了一些门道。
古代的工程技艺发展至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囿于古代匠人文化水平较低,建筑经验和施工技术,往往靠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布和记录。
加之历经五代乱世的摧残,大量的工艺规范都已散佚,扩建东京城的方方面面,都要靠大匠们的个人经验为主。
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专业的施工图纸作为参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