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她猛地抬头,凤钗上的珍珠撞出清脆的响,“沈砚之绝非贪功冒进之人!江南的水患刻不容缓,那些世家......“

        “够了!“圣上猛地一拍龙案,镇纸跳起来砸在地上,“你是朕的亲女儿,是大唐的永乐王!怎能为了个寒门出身的臣子,屡次顶撞朕?“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此事朕自有定论,你且回府待着,没有旨意,不得出宫。“

        萧书瑶走出偏殿时,暮色已浸透了太极宫的飞檐。檐角的铜铃在晚风里呜咽,像极了江南水乡的夜船谣。青禾扶着她走过长长的甬道,看见她袖中的信纸被泪水浸得发皱,上面那只老虎的尾巴,早已模糊不清。

        回到王府的当夜,萧书瑶换上了三年未穿的亲王铠甲。甲片碰撞的声响惊醒了沉睡的侍女,青禾举着烛台进来时,看见她正往腰间佩刀——那是圣上亲赐的“断水“,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殿下要去哪?“青禾的声音发颤,看见她将沈砚之送的双鱼玉佩系在刀柄上。

        “去江南。“萧书瑶系紧铠甲的系带,镜中的女子眉眼凌厉,褪去了平日的温婉,像极了开疆拓土的前朝公主,“他说过,待并蒂莲开时便归来。如今花已开了,我去接他。“

        青禾扑通跪下,死死抱住她的腿:“殿下三思!圣上有旨不准出宫,您这一去,便是抗旨啊!“她抬起头,泪水混着烛油滴在铠甲上,“沈公子若知晓,定不愿您为他......“

        “他不会有事的。“萧书瑶弯腰扶起她,指尖擦过她脸上的泪痕,“那年华清宫,他中了李公子的圈套,尚且能挺直脊梁。这次......“她声音忽然哽咽,“这次我不能让他一个人。“

        正说着,殿外传来轻响。英王萧景琰推门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寒气。他看着妹妹一身戎装,忽然从怀中掏出块虎符:“这是调兵的信物,可调动江南沿岸的守军。“他又递过封信,“这是母妃留下的,说若遇绝境,可持此信去见苏州的静慈师太。“

        萧书瑶接过信时,指尖触到兄长掌心的枪茧——那是常年征战留下的印记。她忽然想起小时候,英王总把她架在肩头,在太极宫的梨树下转圈,花瓣落在他们发间,像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春日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